少组织几场演出吧,都是成年人,他们知道做什么是错误的。用制度限制他们的权力,比用演出感动的他们落泪更有意义。

这两天,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了一部廉政剧,名字叫《全家福》,这部由河南豫剧院创作的大型现代豫剧,因为“吸引了”2000名局处级干部集中观看而一时火了起来。
昨天下午,中纪委网站报道,演出活动后,官员们深有感触地说,贪念私欲让“全家福”跌入了“全家苦”、“全家哭”的结局,耐人回味,令人警醒。“作为中央国家机关的党员干部,一定要对手中的权力心存敬畏和戒惧,珍惜自己、珍惜家庭、珍惜名节。”
根据河南媒体的报道,在来北京演出之前,《全家福》不到一个月连续演出20场,场场爆满,截至今年1月16日报道刊发时,该省已有30000名党员干部群众进行了集中观看。媒体报道称,有局处级干部看完后走出剧场时痛哭流涕。
组织观看廉政剧、反腐片或是警示录,是中共对党员干部一贯的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甚至辐射到了各行各业,在中国没有被单位包场看过电影的人少之又少。
对于党员干部而言,集中观看红色电影或“有教育意义”的演出,并不是新鲜事儿,有的党员干部一年能被组织观看十几部。可令人咋舌的是,一方面是“受的教育”越来越多,观后感说的越来越透彻心扉,而另一方面却是腐败不断加剧,贪腐手段和数额不断翻新、增长。
无论官方愿不愿意承认,事实已经证明,试图通过红色作品影响党员干部灵魂的教育模式已经基本失效。所谓观后感甚至是“情不自禁”留下的泪水,已经成为了一种必要的流程和形式。
3月31日,中纪委披露了一个落马高官的真实轨迹。原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敏讲述了自己一步步走向贪腐的心路历程。
王敏喜欢看红色影片,常常独自坐在客厅一遍遍地看。每当看到片中的英雄人物奋不顾身,看到革命烈士壮烈牺牲,他都激动难抑、泪流满面。王敏表示,自己看红色影片时的感动是真的,但第二天自己想做啥还做啥。
实话实话,能像王敏一样被当场感动的如今都为数不多了,大多数人对“集体观看演出”本能充满抵触。他们自己很清楚,艺术是艺术,现实是现实,没有艺术能替他搞定现实,无论再感动,擦干眼泪,走出剧场就是官场,没谁会立地成佛——现实和艺术的巨大落差,让人不敢接受艺术对自己的熏陶,更不会允许它来洗礼。
一年一年的“实践”已经表明,这种教育形式期冀入心入脑,其结果往往是,既入不了心,更入不了脑,到最后浪费的都是国家的钱包。
事实上,广大党员干部中,每个人和每个人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廉洁程度都存在差别,让这些差别坐在一起去共同“欣赏”同一个“艺术作品”(很多时候只是作品,并没艺术可言),并希望这个作品同时去触碰他们的灵魂,这本身就是不符合事物客观规律的荒谬逻辑。
其次,不考虑实际,一级哄一级。相关部门花钱花力让艺术界捣鼓出个东西,领导带头看一看,签个字,下边的人就都被动员起来。看完还要求大家谈感受,谁不知道要谈作品好、入心又入脑?如今,拍得再好的好莱坞大片都有人骂,这样的片子大家却一致点赞、没有一个人说不好,就没有人觉得发冷吗?
环顾整个世界,鲜有一个国家的公务员由政府买单去看一个演出,而这个演出还没开始,观众就知道今天要通过看它让自己受到深刻的教育。
遵守法律懂廉耻,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修养,贪赃枉法自有法律予以制裁。盯好法律这条线,谁越线就惩罚谁,不就是最好的教育和警醒吗,这样简单的道理难道必须拆解到故事中讲给官员们才能听得明白?
一个已经毫无成效的药方,却年复一年照单抓药,这样的方子或许能繁荣药材市场,但想强身健体医好病简直就是笑话。
一群一群干部去参观监狱,一群一群领导去观看警示录,对是与非的判断都混到了要靠这些东西提醒和敲钟的份上,我大中国的小学、中学、大学的课堂和法律法规的高压线是有多么苍白?
少组织几场演出吧,都是成年人,他们知道做什么是错误的。用制度限制他们的权力,比用演出感动的他们落泪更有意义。而那些本就有操守的公务员,也绝非是看几场红色电影和廉政演出锻造出来的,就像好的作品从来不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