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新型中美大国关系以来,该战略成为处理中美关系的定音锤。2013年习奥“庄园会晤”之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内涵明确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9月25日,习主席结束了对美国的国事访问,中美双方达成广泛共识,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其中,双方同意继续努力构建基于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算是为中美关系“定了调”。
“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建立在中美共同的国家利益基础上。国家利益的不断变化,也导致了中美关系近些年一直持续不断的出现波动。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同时,今年还是大国博弈复杂多变、国际安全面临重大不确定因素的一年。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都亟需大国合作,而非对抗,这点可从基辛格、哈斯、布热津斯基等美国一流战略学者的近期言论中看出。
“基辛格之忧”和“哈斯之问”就是对当前世界局势一些潜在风险的战略忧虑。基辛格认为当今世界秩序正处于一种貌似有序但实则逐渐向无序状态演进的一个长期趋势中,这个趋势将不利于未来的世界和平与发展。
哈斯则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失序时代”的文章,对整个国际秩序做了一个判断和梳理,提出了一个很悲观的看法:当今时代可能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一个失序的时代。哈斯的观点其实是表明了美国战略学者对当今世界失序的一种忧虑和担心,是美国战略精英界对美国力量淡出的一种不满与无奈。
这些美国战略学者都认为包括美国、中国在内的世界大国如果对当前的国际无序状态认识不够、处置不当,则有可能导致国际战争的再现与世界和平的终结。大国之间必须建立合作新状态。学者们普遍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国家经济利益早已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出现一个稳定的、运行良好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对两方都有好处。
眼下,中美两个大国在经贸、金融和投资等领域确实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然而,由于历史、文化、观念与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不同和差异等因素,目前的两国关系呈现出波动的曲折式发展,成为了近现代历史舞台上从未有过的一对非常独特而又错综复杂的大国关系。
世界局势的发展让中美两国探索和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成为两国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之大势所趋。习主席此访正值美国大选季,虽然美国舆论界又正在对中美关系进行大辩论,舆论环境更加复杂多元。但其实美国国内始终存在一股对华友好的“中国情结”,美国是一个很多元的国家,其国内既有反华的保守势力,也有对华友好的积极力量。可以说,习近平此访有力地推动了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为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新动力。(文/宋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