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实施,中美博弈已近乎贴身肉搏。在此前提下,中国急需找一个应对美国战略包围的突破口,以便一“战”定乾坤,解决长期以来笼罩在中国头上的“美式阴霾”。
就目前的国际战略格局而言,美国在蓝星上(欧洲等国)似乎已无路可走,节节败退,最终只能把最高战略目标锁定东亚。这其实就是对着中国来的。美欲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逼迫中国与其对决,经济上再辅之以TTP和TTIP,双管齐下对中国进行近身作战。
那么,中国该如何应对呢?
中国政府正在做出的应对策略,就是跳出包围圈,进行蓝星游击战。从2012年起,本届政府两位掌柜的就马不停蹄的来往于非洲欧洲南美洲之间,看似老调重弹,实际上是老树开花。2011年,中非就在讨论人民币结算;2012年,两位掌柜的更是选定了突破国家,最终选定了肯尼亚,这个奥巴马的老家作为突破口。在掌握了非洲极大资源之后,中国终于把人民币送进了非洲。
而对于欧洲,中国的策略显然要严峻的多。因为白皮绅士们的傲娇以及他们手里掌握的科技资源使得他们有了傲娇的本钱,再加上一百多年的高高在上,想要转变这个观念极为困难,尤其是英国。而最为神奇的是,中国恰恰就是选定了英国作为突破口。
中国选择英国作为突破口,固然是因为英国的务实,但同时,中国前任驻英大使傅莹也功不可没,这些果都是她当年栽下的树。
欧洲政客的骄傲全球闻名。卡梅伦上台之后,坚持以首相的身份接见了大和尚,这其实真不是什么大事儿,这种事,在欧洲政客身上发生过无数次了,默克尔就没有少干这种事。但卡梅伦一做,就触犯了天条,铁拳立马砸下,希斯罗机场的机票立马对卡梅伦禁售 。
为什么默大妈会见大和尚没事,萨科齐也没事,只有卡梅伦有事了呢?这就是中国高层战略眼光的精准。在欧洲的三驾马车中,法国属于最不靠谱的,即便在联合国,也是打酱油的角色,他外强中干,不足以挑起大梁。德国虽然是一根很好的梁才,但德国人天性缺少转圜和圆融。如果我们选择法国做目标,最终或许是事倍功半,甚至半途而废。 如果我们选择德国做突破口,恐怕德国人理解不了,让我们根本无从下口,比如我们要惩罚默大妈,默大妈或许根本就不买账,这种局面,中国高层应该是预演过的。
所以,我们就看到了英国的优势,这样一个老牌帝国,现代政治的发源地,国际关系的大行家,什么事一点就透,什么刀有利就砍,没有江湖情义,但遵循江湖规则,所以,英国最终率先投入亚投行,我们决不能说是侥幸或偶然,国际政治大事情基本上没有偶然这回事儿,宫心斗的故事绝对比电视剧精彩。
这种战略眼光使得中国可以跳出东北亚的小圈子,从而由外向内打。所以,不管美国在中国周边如何拳打脚踢,中国只是在外围努力练功,今年将是中国正式和美国拉开决战序幕的一年,因为习总的时间很紧,时不我待对他不仅仅是一句成语,而是真实的使命。综合前些年布局的成功,使得中国有了辗转腾挪的空间,今年开始了反击。
首先是中国对周边的反击。
中国今年对于东南亚的布局其实相当成功,现阶段马来西亚已入囊中,泰国也已经和美国反水,印度尼西亚的新当选总统佐科,刚上任的时候还摆出一副舍我其谁的傲娇模样,但不到三个回合,仅仅博鳌一个回合就将他拿下,博鳌回去之后佐科态度大变,在很多问题上都开始和中国积极配合。尽管印尼不断掉飞机,印尼高铁项目还是双手奉给中国,这就是中国周边战略实力的体现,也是胜利的象征。
安顿了周边,习总将战略眼光投向了美国的老伙计英国。此次习总英国之旅,所受到的礼遇有目共睹,尤其是中英签署的这份《关于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总计29条),被解读为中英联合推演的“十四招二十九式”,招招都是钳制老美的,比如英国支持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篮子,启动中国与欧盟自贸协定的可行性研究,建立高级别安全对话等,这里面的信息量足以说明一些问题。
高手过招,在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9月22日到10月23日,短短一个月,习总辗转英美两个大国,不仅展示了中国自信与智慧,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更加务实的外交态度。
中美博弈,功夫都是在本土之外。(红德智库独家授权刊载,编辑: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