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24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抵达此次访美之行的第二站华盛顿,并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夜色中步行,经过宾夕法尼亚大街进入布莱尔国宾馆会晤3个小时。
面对这个地处太平洋对岸的国家,美国人叫了六十年多年“共产主义中国”(Communist China)。当“习奥会”又一次吸引世界目光的时候,再来感受这个称呼就有点与众不同,它在当下中国的年轻人之间已经变得非常陌生,却频繁出现在美国报刊的字里行间,好像身处两个时代的人在互相对话,这有点不可思议。
现实是,我们能够看到中美之间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在经贸、人文、国际,甚至在军事层面都有数量庞大的合作项目,这贯穿了习近平主席此次访美的全过程。但美国依然对中国抱有疑虑。究其原因,也很简单,意识形态的偏见毒害了美国的中国观。在这种大的前提下,美国人似乎没有明白中国人到底想做什么,是挑战美国霸权,还是重建国际秩序?在他们眼中,一些具体项目上的互惠互利并无法打消另一些具体问题引发他们对中国战略层面上的疑虑。一个“未知的中国”远比一个“确定的中国”更令他们坐卧不安。如此一来,“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就很有市场。
中国是不是要令美国担心?这种问题在中国人眼中十分幼稚,尽管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综合实力仍远落后于美国,激起美国的忧虑甚至焦虑,对中国的发展并没有任何好处,也从来不是中国的意愿。然而,这在美国却成了十分严肃的话题。从佐利克的《中国向何处去》起,这种对中国谨慎的忧虑就逐渐蔓延,开始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
不过,抨击中国并不意味着美国能以自己的方式来试图改变或影响中国。从历史上看,这些负气的语言并不会产生多大作用,在经历了大风大浪的中美关系中只能算得上是池水微澜。中美关系发展到今天有了强大的适应能力,并不惧怕类似这些言语带来的负面影响。
然而,敌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自我塑造的。他们理解的“共产主义中国”与事实上的中国已经相去甚远。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从安纳伯格庄园会晤到瀛台夜话再到秋夜白宫花园散步,习近平与奥巴马已经进行了多次长谈。中国领导人一直在向美国阐述如何认识中国以及中国的行为方式,努力为美国扭曲的中国观纠偏。
美国人常说一句话:天佑美国(God bless America)。事实证明,中国也可以帮助美国人过得好,这同样不是假话。美国应该意识到中国为中美关系所做的努力是真实的,不应再拿过去冷战时期的“照妖镜”看待今天的中国。只有相向而行,中美的未来才会有一片新的天地。
(高望,海外网专栏作者)
来源海外网(www.haiwainet.cn),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