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由罗马一大传播与社会研究系和意大利“Più Culture”媒体联合主办的“多元文化﹒中意论坛”4月14日在罗马举行。罗马一大政治社会传播学系副院长兼罗马一大传播与社会研究系社会心理学教授 Bruno Mazzara,罗马一大传播与社会研究系文化进程与传播社会学副教授兼研究员 Marco Bruno,Piuculture社团主席Amalia Ghisani,意大利华侨华人贸易总会会长陈正溪、理事长宋福军,中欧律师事务所创始人董丽芳律师,国际台意大利教育中心广播孔子课堂负责人纪元,意大利华人华侨参议委员会青年小组负责人杨迪熙 ,罗马中华语言学校创始人兼教师蒋中华,意语翻译刘佳佳等中意文化、商贸领域知名人士以及意大利多家媒体记者出席了论坛。
本次论坛以“讲述在意华人社区的语言、工作和媒体”为主题,双方嘉宾就中意文化、教育、经贸等领域存在的差异与共性,华侨华人融入意大利以及对意大利市场整合关系的影响等论题进行了精彩论述和剖析。
意大利华侨华人贸易总会陈正溪会长在论坛上作了《中意企业家是以何种不同或相同方式面对工作和商业领域的?》演讲。陈正溪用“敢拼、敢闯、不惧失败”高度概括了中国企业家的成长与创业历程,并就中国企业家与意大利企业家面对不同国情、不同市场所采取的不同方式进行了分析并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董丽芳以意籍华人律师及精通多国语言的国际背景身份,论述了她在促进中意两国双向贸易谈判、兼并收购以及协助旅意侨胞融入意大利社会和市场等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
纪元、蒋中华、杨迪熙分别就孔子学院对促进中意文化交流,中文教育的现实意义以及意大利华侨华人新生代对意大利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等主题作了精彩演说。意大利媒体记者就各自关心的话题向陈正溪、董丽芳等进行了现场提问;陈正溪还就“华侨华人妇女及第二代为工作及商业领域带来什么新的面貌”这一问题,接受了人民日报海外版欧洲刊记者的采访。
意方嘉宾分别就旅意中国人在语言、文化等方面与意大利社会存在的隔阂,以及意大利人对中国人所谓的“保守、不愿意多说话”等不太正面的认知等问题进行了解读,并表示,“和中国人坐在一起讨论这样的话题很有意义”,“我们要消除一些意大利人对华人的成见”。论坛虽然涉及到一些尖锐问题,但双方嘉宾都很智慧地作了一一解答,气氛友好热烈,谈笑之声可闻。(欧洲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