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五马图》静静地展现庐山真面目

发表时间:2020/05/01 00:00:00  来源:欧洲环球时讯  作者:郜建辉  浏览次数:204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文/郜建辉

    记者2019年初在日本东京上野公园内,看到许多中国大陆居民兴高采烈地观赏上野樱花的清新、淡雅和美丽。上野公园内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举办的“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特展,展出与北宋白描大师李公麟先生白描特色截然相反的,却是淡彩设色的《五马图》, 则使得很多中国大陆兴趣者疑惑不解。 

    解除疑惑,这应是具有良好修养的新闻记者们的一致意愿。

    李公麟生于北宋1049年,卒于1106年,他到底有没有过代表作《五马图》。 就目前发现 ,《宋史·李公麟传》、囊括北宋至南宋画家219人的邓椿的《画继》记载了李公麟:“ 平时所画多用澄心堂纸来画,不用绢素,不施丹粉,他之所以能超越当代之上正是因为这些”。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官方主编的《宣和画谱》也都没有提到李公麟有过《五马图》一说。

    历览各朝书画的乾隆皇帝一眼就对被称为李公麟《五马图》的真伪提出了质疑,并提诗警示。

    李公麟《五马图》之说最初来源于南宋周密的《云烟过眼录》:元初书画收藏家王子庆送来登记的《天马图》,有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还有此前周密撰写的《志雅堂杂钞》记载的:伯时貌天厩满川花,放笔而马殂矣。 这“满川花”,应是第5匹来由。

    有专家对此5匹马的真实性作了专门研究。第一匹马,标明是宋元祐元年(1086年)十二月十六日于阗国进贡的“凤头骢”,而北宋政府因贡马加重了财政负担于1085年11月就明确规定每隔两年进贡一次,则应该是1088年;第二匹马,是宋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初三由董毡进贡的。据《宋史》记载,董毡在元丰六年1083年)就已经死亡,如何再向北宋进献“锦膊骢”?

   《五马图》画局处理 的研究。专家都认为“遍观两宋画作,的确很少有在画面上自作题跋的。有的甚至连基本的名款都没有。即使有名款,正如明代沈灏在《画塵》上所说‘元以前多不用款,或恐书不精,有伤画局,即使少数有名款者,或隐藏于树干石隙’。”这《五马图》,横七竖八地题写体格特征,画的大小却一样,则很像马匹档案图。

    有关周密《云烟过眼录》作伪记录的考订,中国权威文物鉴定专家徐邦达先生和中国北京故宫博物馆等的有关专家都已经作出许多非常令人信服的研究与成果。美国魏文妮教授的《<周密云烟过眼录> 之研究》则认为南宋遗民周密,1232年出生济南,在宋景定二年(1261)定居在南宋首都杭州,首次出任官职县令(大县为长,小县为令)的秘书,直到宋德佑二年(1277年)末蒙古军征服杭州为止, 多半在杭州附近的地方政府内不同部门担任过几种低下的职位。《云烟过眼录》大约成书于元元贞元年(1295年),这本书实际上是有益于他的家人能够在与他接近的某些成员之机构中担任公职的影响力与宣传,获得目录资源,应当看作是一个社会产物,而不是有意涵的文化保存物。此前他的《志雅堂杂钞》应该受到了书画收藏家们和书画交易者的传阅与关注,《云烟过眼录》只是该书的扩容版。这两种书籍都有当年的刻印版留世,它为收藏家与交易者提供了鉴赏与市场参考服务,这在宋元时代也是非常普遍的。如果《云烟过眼录》 没有影响市场需求的参考价值,为何有钱的收藏家会自报家门地将自己的收藏品向没有工作的南宋遗民周密报送。 

    两宋书画造假已经登峰造极,元代由于市场依然存在,只是势头有所减弱而已,同时,元代书画在创作思想上崇尚和继承北宋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简逸。书画市场上,宋代书画作品十分紧俏和抢手,临摹和仿制宋代书画也成为元代书画制作的重要内容。

    此次日本公开展出的《五马图》明显的由5段拼接而成的。 

    日本的研究专家也非常明确指出《五马图》的更多破绽,比如,“第五匹马的轮廓线出现了其他四匹马的轮廓线所未见的墨晕,墨不一样,纸也不一样,所以效果完全不一样。而且,细看这匹马的着色范围与轮廓框起的区域有明显的偏差,肩部的墨色亦显得与周围色彩格格不入,厚厚的,很不自然。  “《五马图》卷》由数纸拼接而成,每一段纸都有点不一样。  “各匹马旁的黄跋有问题,画后的黄庭坚跋书风,近似黄庭坚前期、约1090年左右的作品。一至三幅的题款与第四幅的黄庭坚题款,在文字内容与书风上存在差异。

    “凤头骢(第一匹)、锦膊骢(第二匹)、好头赤(第三匹)的题款均结字严谨,起笔笔法具有共通特征。此三段的题款乍见极为相似,但其中与照夜白位于同纸的好头赤题款与其他二者相异,结字显得较为松散,或许是模仿着前二段的题款笔迹所书写。好头赤与锦膊骢两段画纸的接缝处,可以发现有貌似圆形局部的线条——因此最初应无文字的存在。”

   “如果只是读拖尾黄庭坚的题跋,是无法确定他看见的是几匹马;曾纡的题跋,也没法说明是一个什么样的手卷,也不知道是几匹马。那么,拖尾部分的题跋,是不是可能只是和其中的一匹马或者几匹马有关系?现在没有办法证明:黄庭坚和曾纡的题跋,就是为装成一卷的五匹马所题的。

   “我认为拖尾的黄跋和曾跋应该是本来就有的。 由于曾纡跋文中所提及的并非《五马图》,而是《天马图》,因此无法断言曾纡所见的是否即为一卷中收有五幅马图的状态;甚至,当时可能卷中只有黄庭坚书写跋文之际尚未有题款的“三马”;又或者根本未成一卷,只是数张各自独立的李公麟马图也不一定。”

   《五马图》的纸也一直被认为是澄心堂纸, 但是,日本研究专家的结论却是:“从现状来看,五组人马所在各段所使用的纸张长度各不相同,纸色也有细微差异。前面四组人马基本上效果差不多,用的应该是澄心堂纸。

   “第五组则完全不一样,绝对不是澄心堂纸。”其实,北宋李公麟先生从来就没有宣称自己创作过《五马图》,  日本东京《五马图》的出现,没有人再会认为周密市场导读手册记载的《五马图》是李公麟白描大师一气呵成的《五马图》。 (作者系欧洲环球时讯记者)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关于我们 | 人员招聘 | 客服中心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手机版
Copyright 2013-2025 欧洲环球时讯门户网*中意交流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039-3663532002  地址:Via carlo marx 138 ,  59100 Prato It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