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报纸的悲哀

发表时间:2015/03/19 00:00:00  浏览次数:1408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眼下中国唱衰纸媒乃至传统媒体的声音此起彼伏,似乎报纸的命运已经板上钉钉,只等秋后了。去年的上海《新闻晚报》便是纸媒必死论者最津津乐道的例证,没有人为一张报纸的死去默哀,倒是有人乘机吹响了向新媒体冲锋的号角

    一张报纸的死去,并不能代表整个纸媒业的命运走向。经历了几个世纪的纸媒,不至于如此弱不禁风,仅凭几句挽歌就倒地不起。纸媒消亡的实质是一种阅读文化的消亡,以及我们仅存的一点阅读耐性的溃散。

    美国埃默里大学的英语教授马克•鲍尔莱在他的《最愚蠢的一代》里几乎是竭斯底里地骂了一通美国年轻人,包括高中生和大学生,骂他们在历史知识、公民意识、阅读成绩、国际竞争力方面没有提高。“因为他们把时间都花在了社交网站、IM和手机短信上了”。反观中国,莫不如是。现在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都已全面转移,一笔好字被电脑废掉,一双好眼被游戏废掉,一个好节目被娱乐废掉,一个天才被手机废掉,一张好报纸被浮躁的时代废掉。

    激进的功利主义思想是陷纸媒于不义的罪魁祸首。门户网站用速度和几乎与小偷无异的行为,将纸媒辛辛苦苦做成的产品据为己有并大肆扩散,以掠取点击量招揽广告客户谋取利益。可怜的纸媒官网,只是个批发部的角色,甚至是个免费的批发部。没等报纸出柜台,内容已经传遍四方,谁还稀罕看姗姗来迟的报纸?

    从优雅的阅读到看报纸成为无聊的代名词,足以看到人类在传承祖宗文明上所表现出的大逆不道。人类祖先从荒莽无知的远古一路奔来,懂得了文化、文明和精神的宝贵,所以他们发明了文字、纸和印刷,并以此传递思想、正义和文明,让阅读变成一种习惯,一种修养。但工业科技革命,在让生活变得更轻松的同时,让我们的精神变得一团糟。中学生一旦玩上手机后成绩就一落千丈,五花八的游戏和色情网站,就像鸦片一样吸引着无数祖国的栋梁和未来,连书都毫无兴趣去读的孩子们,又怎么可能去读报纸?按此现状发展,再过20年,报纸就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桶。当然,随着扫进垃圾桶的还有我们的文化和精神。

尽管报纸只是一种文化或信息载体的形式,但它承载的精神分量不可估量。它和其它纸质读物一样,能让人不失分寸,保持那份优雅姿态和对于思考的专注。电子阅读器的普及和盛行,滋生了一种快餐文化,它注定让我们的思维更加习惯于快速阅读快速淡忘。我们可以记住千百年前的唐诗宋词,但却记不住当代那些曾经令我们震耳发聩、大快人心的铿锵文章,同时也记不住近几年我们身边到底发生了什么。由于整天遭受海量的毫无过滤的信息冲击,我们的记忆和思考力已经不堪负重,分不清糟粕与精华,而报纸恰恰杜绝了这种泛泛而读的现象,为记忆和思考找到了一块清净的园地。

现在喧嚣尘上的除了报纸广告收入连年下滑的扼腕痛惜,就是新媒体自媒体人为纸媒之殇弹冠相庆之余而膨胀的财富野心,有几人是为了媒体而做媒体?这就是包括报纸在内的所有媒体的另一种不幸,它被绑架成某个群体为利益博弈的工具,虽然活着却是活在别人的世界里,完全失去了它本身的使命和责任,真正意义上的报纸必然会失去生存的土壤。

黑格尔临死前说,“我最大的遗憾,就是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理解我”。但愿这句话别成为纸媒的临终遗言。偌大的一个世界,难道真的容不下一张报纸?一张报纸也许死不足惜,可惜的是我们错过了一次可以让心灵得到解放、重拾文明和儒雅的机会,这不仅是一张报纸的悲哀,更是一个时代的损失。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关于我们 | 人员招聘 | 客服中心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手机版
Copyright 2013-2025 欧洲环球时讯门户网*中意交流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039-3663532002  地址:Via carlo marx 138 ,  59100 Prato It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