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章仲:把奥运精神刻在崖石之上,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发表时间:2015/04/10 00:00:00  浏览次数:291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魏章仲(右一)与著名指墨书法家李云飞老师(左一)合影留念



“中国印”摩崖石刻诞生记

 
    经北京奥组委授权,由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与北京市密云县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中国印”摩崖石刻,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夕(7月13日)落成揭幕。站在摩崖观景台上,但见高76米、宽38米的“京”字印,深深镌刻于云蒙山南麓云龙涧主峰之上;东望密云水库烟波浩渺,北侧五座楼古长城延绵起伏。印、景互彰,蔚为壮观。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桑国卫出席落成仪式,并发表讲话。其中专门说到:“中国印”摩崖石刻以山体石刻的方式表现汉字的艺术造型,体现了汉字文化的魅力,是我们弘扬汉字文化活动的结晶。

    这一巨型摩崖石刻“中国印”,又是怎样诞生的呢?记者近日采访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执行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靖先生。

    1999年,我国八个民主党派和国家相关部门联合组织指导和发起实施华夏文化纽带工程,并把弘扬汉字文化活动作为工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韩启德,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邢贲思等,对活动投入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著名硬笔书法家庞中华,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执行委员会执委蒋晔等,根据这一主旨表示了愿意承担举办汉字文化博览会等责任。在此基础上,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执行委员会执委、汉字文化博览会组委会秘书长魏章仲,绞尽脑汁寻找活动的切口,提出了建设“华夏汉字标识山”的创意,即把包括“中国印”在内的一批具有汉字文化元素的标识,以摩崖石刻的形式镌刻到山崖上。

    北京奥运会会徽“中国印”,不仅是奥运文化的标识,同时也是具有汉字文化元素的标识。能否在北京开幕之前实现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的构想,为奥运增光添彩呢?

    2006年邢贲思同志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同志转呈了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关于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的建议书。刘淇同志做出批示,对此予以肯定和支持。北京奥组委很快给予各方面的指导帮助。一个以弘扬汉字文化为宗旨的具体项目就这样形成了。

    此后,魏章仲和蒋晔等先后跑了全国十多个风景区,为“中国印”摩崖石刻建设选址。后一段时间,又主要集中在北京选址。经综合比较后,最终选择了在密云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密云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2007年7月,北京奥组委正式下达文件,授权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和密云县共同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项目。同年8月,“中国印”摩崖石刻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中国印”摩崖石刻,从创意策划到最终落成历时三年,克服了种种困难和挫折,终于于2008年6月底竣工落成,受到社会公众的交口称赞。

    “中国印”摩崖石刻,犹如镶刻在天地间的明珠,将留给北京、中国乃至世界,一个永久的文化印记。

(新华每日电讯报记者张超)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关于我们 | 人员招聘 | 客服中心 | 版权声明 | 免责声明 | 手机版
Copyright 2013-2025 欧洲环球时讯门户网*中意交流新闻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039-3663532002  地址:Via carlo marx 138 ,  59100 Prato Italia